首页资讯 › 资讯内容
资讯分类
    • 天南地北客 亲如一家人——羊亭镇以党建引领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 来源:长安环翠 |作者:|2021/9/26 16:18:00|浏览次数:166

    • 幸福是什么?对环翠区羊亭镇西海社区居民姜娟来说,是跟邻居分享一节衍纸课;对润河社区商贩徐英华来说,是小摊有了新“家”……今年,环翠区创新打造“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社区治理指明了新方向。羊亭镇党委、政府以此为抓手,通过建立常态化机制,攻坚难点、堵点问题,创新社区工作法,形成了特色社会治理新模式。



      建立常态化机制

      激发居民自治热情



      9月13日,来到西海社区红色物业会客厅内,几位老人正操着不同的口音亲热交谈。居民来自天南海北,却亲如一家人,这是西海社区的真实写照。

      西海社区是羊亭镇成立的第一个城市社区,有20%的居民是周边村民,60%的居民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有20%的居民是来威养老的“候鸟”。“居民结构复杂,文化差异大、生活习惯不同,就像一盘散沙,矛盾也不少。”回想起以前的光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邵晓莉直摇头。

      怎样把居民拧成一股绳,以前也有过一些探索,但成效不太明显。“今年,我们以‘五位一体’为抓手,实施社区‘文化治理’新模式,形成社区治理常态化机制,激发居民自治热情。”邵晓莉介绍,今年年初,社区开展了民俗手工艺网格项目,聘请专业老师为居民上剪纸课,大家兴趣十足,课程堂堂“爆满”。

      看到居民学习热情高涨,不少手工达人跃跃欲试,姜娟就是其中之一。姜娟老家在乳山,在社区住了一年多,楼里的邻居也没认全。参加剪纸课后,她有了一群好伙伴,还决定开设衍纸课程,带着大家一起“玩”。“社区的文化项目让我结识了很多朋友,真正感觉自己在羊亭扎了根,我也要把手艺教给大家。”姜娟说。

      像姜娟这样的手工达人不在少数,社区纷纷挖掘出来,培育了12个子项目,共计750人参加,在其中产生了50个楼长、277名志愿者,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热情与日俱增。

      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出现在社区里。在西海社区漫步,远远就能看到600平方米的民俗墙体彩绘,路灯上贴着剪纸、凉亭上挂着中国结,浓浓古韵让这个靓丽的社区更有底蕴。

      把文化“贴”上墙,这是红色物业的功劳。西海社区打造“西海红帆”物业品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通过红色物业,我们有效解决了小区内非机动车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增设充电场地8处、非机动停车场20处,实现业主委员会100%覆盖。”邵晓莉说。

      与此同时,社区还构筑党建共同体,实施党员分类管理“三点一线”法;以小巷管家为依托,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破损问题6处……社区治理有了常态化机制,居民事务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攻坚难点堵点
      一一化解居民“小麻烦”




      商贩占路经营,屡禁不止;荒地无序停车,摩擦时常发生……这些小矛盾曾经占据羊亭镇12345热线受理问题的半数左右,自全面推进“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工作以来,社区用活吹哨报到机制,提升网格治理质效,遇到难题集中合力攻坚克难,化解了群众的麻烦事,打通了社会治理的难点和堵点。

      每天傍晚,润河社区小微市场就热闹起来,商贩刘爱燕说:“现在我们有了固定市场,再也不用‘打游击’了。”

      一个月之前,这个小市场还是令人头疼的“老大难”。市场摆在“T”字型路口,阻碍交通,破坏了周边环境,形成“脏、乱、差、堵”问题,居民打12345热线投诉。收集到此类反馈后,润河社区立即对“散乱摊点”进行整治,没成想,又有一部分居民因为买不到新鲜蔬菜抱怨不已。

      “面对这个两难问题,我们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润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庭梅说,社区联合羊亭执法中队实地考察,最终选定路口北5米处的一片空地作为定点小市场,划出15个经营摊位。小微市场建好了,小巷管家和志愿者每天到现场,联合执法部门引导商贩入位经营,经过半个多月的规劝引导,摊主们逐渐有了文明经营的自觉性。

      与此同时,在新阳社区,一处崭新的停车场也即将投入使用,市民孙伟同对此期待不已,“有了新停车场,再也不用抢车位了,大家别提多开心了。”

      这片停车场以前是荒地,有居民在这里乱停车,引起了不少纠纷,整治停车场成为社区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我们让小巷管家深入调研,征求居民意见。得到广大居民支持后,向上吹哨,协同相关部门进行场地规划、建设,目前已经建设完毕,120个停车位可以解决社区‘停车难’。”新阳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一次次合力攻坚,羊亭镇已经实现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全镇上半年解决各类问题1800多件,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直线提升。


      探索“三聚三亮”工作法 
      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




      “门口的农具收起来,防止老人走路被绊倒。”9月14日,在新阳社区,“红色管家”田丰兰早早开始巡逻,提醒居民注意维护楼道秩序。

      新阳社区是今年新成立的回迁社区,从村民变居民,不少人还没适应角色变化,由此衍生出了一连串的小问题。农具摆放在楼道里,原本光洁的地板沾满泥土;大家习惯凡事找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沟通不顺畅,社区管理“发力”难……面对这些难题,社区打造“三聚三亮”工作法,以党建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以融合为目标,探索回迁社区治理新模式。

      党建是“三聚三亮”工作法的“牛鼻子”,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发动35名党员成为“红色管家”,分布在民意收集岗、治安调解岗、环境卫生岗、便民服务岗等8个岗位,掀起了党员为社区服务的热潮。

      有了党员引领,一系列活动提上日程并取得成效。社区推出“红色管家—美楼行动计”项目,选取3栋楼宇为试点,在党员的示范、引领、监督下,楼道整洁如初;召开管家“长板凳”议事会,小区环境整治、绿化管护得到解决;为回迁村的老人建立面积400多平方米的老年人活动室,“还原”回迁社区老年人的精神娱乐、情感交流空间。

      在“三聚三亮”工作法中,诚信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以信用融合为抓手,以“有形共融”推动“有效治理”。

      社区建立个人诚信档案2900余份,实行诚信指数全覆盖和动态管理,研究设立文明行为、微小好事等180多个“小微赋分场景”,扩大诚信指数应用,推出“诚信食光”“诚信医家”“诚信义剪”“诚信课堂”4个诚信激励产品,诚信指数高的居民可以享受多样化服务。

      在诚信上发力,如今的羊亭镇,从社区到农村,处处掀起守信的浓厚氛围。在南郊村,总能看到志愿服务队的“蓝马甲”活跃的身影,他们有的在老年餐桌为老人们跑腿打饭,有的扎进葡萄园监督园内诚信经营。诚信治理模式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调动了党员和群众主动参与村居工作的积极性。

      通过近半年的探索,羊亭镇城乡社区在活动、环境、诚信、人才等多方共融、发力,基层环境焕然一新,居民居住品质更上一层楼。“我们将逐步在基层总结推广‘三聚三亮’工作法、‘七彩诚信’工作品牌,形成一整套特色社会治理新模式,复制到即将建设的回迁社区、农村社区上,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新局面。”羊亭镇相关负责人说。


    • 责任编辑:zfw
    • 返回上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