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内容
资讯分类
    • 身边的红色故事 | 毕生功行隐若尘,勘悟世相念苍生
    • 来源:威海市环翠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2021/7/2 15:21:00|浏览次数:216
    • 图片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今年以来,我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第一检察部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第四检察部为民办实事案例参评省院典型案例。为继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现将身边的红色故事与大家分享。

      图片


      毕生功行隐若尘,勘悟世相念苍生

      ——革命烈士毕相臣的故事

      周 群
      图片


      “毕相臣!”听到熟悉的乡音,他吃了一惊,作为一个从事地下工作的人,他一直使用化名。知道他真实名字的人,一定是乡亲。他猛然转身,想找出那个喊他名字的人。但转身的那一刻,他却看了一群日本人的脸。

      那是1945年春天,距离日本投降不到6个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他在青岛的一处酒楼里吃饭,可能还在想着下一步的策反工作。他根本没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而那个喊他名字的同乡,估计也没想到,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因为这次喊话,被判反革命罪,服刑20年。

      ◇ 一  


      1960年的一天,一名20多岁的男子手拿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走进荣成县柳树村一处低矮的茅草房内:“妈,我爸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发下来了”,然后将证书送到了老人的手里。

      图片

      老人叫董世义,她不识字,只能让儿子给他念证书上的内容。证明书上写着:鲁烈字第004708号,毕相臣,男,1909年4月出生,荣成县东山公社柳树人,中共胶东区党委城市工作部工作,1939入党,中共党员,1945年失踪青岛,妻董世义,东山公社柳树人,1960年9月6日,毕相臣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落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董世义听着儿子念完证明书,悲从中来,号啕大哭。自从丈夫于1945年失踪后,家里就断了生计,十几年来,她与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靠着娘家兄弟以及侄子的接济,勉强度日。艰难的时候,她甚至外出讨过饭,儿子十几岁就不得不出去干活养家。丈夫一直音信皆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活着的可能越来越渺茫。各种说法 ,甚嚣尘上。有人说他去了东北,当了共产党的大官。有人说他跟国民党去了台湾,有人说他被日本人抓到枪毙了,还有人说他死状极惨,让日本狼狗给撕了。十几年来,她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她的丈夫,想方设法联系到跟丈夫有接触的人,让儿子给他们写信,哪怕只能提供一点点线索,她都感激不尽。终于,毕相臣曾经的同事,于克、王世明、唐子峰(同音)等人纷纷回信,证明毕相臣于1945年被日本人逮捕,并被秘密杀害。

      这个革命烈士证明书,不仅是对毕相臣一生的肯定,也是对董世义这么多年来艰难生活的一个说法,生活终于透进了一丝亮光,她也终于能在村里抬头走路了。

      她终生没有再嫁。


      ◇ 二  


      毕相臣,1909年生于荣成县柳树村。幼时家庭贫苦,父母早亡,靠长兄抚养。九岁那年,长兄托人将他送往烟台,在一家店铺作学徒。掌柜看他天资聪颖,做事伶俐,要他跟账房先生学写字、学算账。据说,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还学会了“袖里吞金”,年终时几个人打算盘算账,和他给出的结果分文不差。他十七岁就辞去了店铺伙计的营生,开始独立创业。为了报答长兄的养育之恩,还把比他小五岁的侄子接到了烟台,让侄子在烟台继续上学。二十三岁时,他在烟台开了一家印染厂,雇佣了几十个伙计。至于他是如何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的,没有人知道。他在经营印染厂时,受党组织委托,曾多次从日本人处购买印刷设备。后来,日本人发现他有革命嫌疑,查封并没收了他的工厂。他因为外出,躲过一劫。此后,他被通缉。他后来加入了山东抗日救国军某部,活动于牟平海阳及栖霞一带,此间在中共海阳县委工作过。再后来,他被组织调到中共胶东区党委城市工作部工作,在青岛工委成立后,他主要在青岛做地下工作,发展党员,做策反工作。由于城市工作部工作性质属于地下秘密工作,成员之间基本都是单线联系,他牺牲后,有些人因此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终其一生都没有被追认为共产党员。而由于他的很多同事去了别的地方工作或者因工作中使用化名,所以他的一生,除了基本大致的脉络,大部分事迹模糊不清。他曾经的同事,于克后来去了东北,担任过吉林省委书记;王世明在林业部任职;唐自峰在天津市任职;丛烈光任上海工商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他们的回信主要证明的是毕相臣的牺牲原因,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意气风发的企业家抛家舍业,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并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这可能是一个永远的谜了。



      ◇ 三  



      丛烈光在《青岛革命回忆录亲历者忆(第二辑)》《青岛工委的建立及其活动情况》中这样回忆道: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这年秋天,胶东区党委调我接替李研吾的工作。当时,李研吾在区党委组织部分管青岛工作,他要去参加分局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我到组织部不几天,李研吾与于克(当时在分局党校学习,就地参加了城工会议)一起回来。山东分局决定胶东区党委城工部长由于克担任,他回来后便筹备并主持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人员,我现在能记得起有:李研吾、滕景禄、耿桥和我,以及各海区、各县的有关负责同志。1945年初,我带领武工队到了海阳县邢村东面的南丁村(工委机关以后就设在这里)。海阳县委为我们调配了几名基层干部,并介绍了几个联络点的情况,工作开始有所发展。当时工委主要工作是:第一,整顿市内党组织。我接手青岛工作后,市内仍然是3个支部,书记分别是张辽、杨真、莫易,由于党员之间横的关系太多,不符合地下工作的原则,因此着手整顿,力求切断横的关系。但是,当时机关在市外,情况掌握的少,只靠政治交通转达,再加上市内的一些同志互相熟悉,一下很难割断。结果在日本投降后不久,颐中烟草公司党组织遭到破坏,不少同志被捕或撤出。第二,建立政治交通线。由于领导机关在市外,市内各方面的情况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只有靠政治交通传达,所以建立交通线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一环。当时耿桥负责西面的工作,已建立了一条交通线;我在东面由海阳县委协助抽调了3只渔船,在邢村南面的海头建立了一个秘密交通小组,由水路经王村岛(敌占区)到即墨、青岛;随后又建立了一条陆路交通线,经店集到即墨城再到青岛;还建立了几个联络站。市内地下党员张辽、杨真、于山、刘琦、宋海、左毅、梅山等,都通过这两条交通线来工委汇报过工作。第三,派遣打入。当时区党委要求各个海区、各个县都要物色人员,向敌占区打入,向青岛打入。我记得工委派出的有邢树桂(现名邢振风)、毕相臣(已牺牲)、于文卿等,他们都在市内开展了一些工作。

      丛烈光是谁呢?资料显示:丛烈光,山东省荣成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胶东西海地委书记。1941年任胶东公安局局长。1944年任中共青岛工委书记。1947年任中共华东局海防委员会党委副书记。1949年任山东公安干校教育长。1954年任中央第三中级党校教研室主任。

      图片

      丛烈光(1909年2009年1月25日)


      1957年任上海司法局副局长。1960年任上海财贸学校副校长。1978年任上海工商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83年离休。


      ◇ 四    


      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纵队各部,在华北、华中、华南敌后对日、伪军普遍发起了局部反攻,主要是攻击敌占城镇,拔除日、伪军在解放区周围的据点,大量消灭日、伪军,恢复并扩大解放区。6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要求各地党的组织必须把城市工作与根据地工作作为同等重要的两大任务,一俟时机成熟,就可使二者结合,里应外合地进攻日本侵略者,夺取大城市与交通要道。8月,胶东区党委设立城市工作部,城市工作部的任务是专门做抗日根据地周围被日本侵略者占据的城市地下党群工作。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城市工作部门的指示》,要求地委以上各级党部必须建立城市工作部,专门负责管理及交通要道工作。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商人背景身份的毕相臣到胶东区党委青岛城市工作部,开展工作,他的工作主要是从事策反和地下工作,极其隐秘。

      1945年初,日军在青岛建了两条防线,一条外防线,由沙子口经李村至胶州湾,深挖壕沟,开卡子门,以重兵把守,第二条为内防线,自湛山、镇江路、长春路至铁路,以拒马、铁丝网分布各个路口。在胶州湾外沿海一线,大建钢筋混凝土的地堡、碉堡,市区在路口为斜对面交叉火力的地堡,仅湖南路上就建了10座地堡。为建碉堡需壳子板,日军拆除了海水浴场木更衣室用作修碉堡的壳子板,海水浴场也遭到浩劫。1945年上半年,青岛中国人生活在缺食少衣的困境中。同时,敌伪依“保甲制”把百姓中的青壮年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妄图让他们充当炮灰。毕相臣出事前的那段日子,胶东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的同志们,正在秘密计划着一项行动,以快速瓦解日军在青岛的防线。“毕相臣!”他的那个荣成同乡喊出了日军抗日名单上的一个人名,潜伏的日军特务们迅速行动,将毕相臣抓走了,他失踪了,他的牺牲是一个迷,比较统一的说法是他被日本人秘密处决了。

      30岁参加革命,牺牲时年仅36岁的毕相臣,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的都是未知的迷,比如说为什么生意做的好好的,却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抛家舍业,并且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可谓:毕生功行隐若尘,勘悟世相念苍生。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或因组织纪律,或因保守秘密,或因来不及。一个地下工作者,必须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



      ◇ 五    


      2021年春天,距离1945年已经过去了76年,我坐在窗明净几的办公室里,用电脑查找关于检委会工作的史料,据《胶东抗日根据地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实践探索》记载:1941年4月通过的《各级司法办理诉讼补充条例》规定:“检察官为代表国家公益及法律执行机关,应主动积极执行其应负责任,以发扬检察制度之精神与作用。”“检察官执行职务遇必要时,得请公安局协助进行。”从1942年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建立之初,胶东抗日根据地就开始了检察委员会制度的实践探索。从现有资料看,当时山东各地设置检察委员会的地区不多,主要有胶东、鲁中两区,以及胶东的北海区、荣成县、牟海县等,而且1943年以后从制度和实践上都没有再设立这一机构。根据1943年《山东省行政区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不设检察委员会,当时胶东临时参议会驻委会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曾写信去问,省临时参议会答复不设,此后检察委员会即不工作,并将其工作移交驻委会。直到1944年10月,山东省政委会颁布施行《修正改进司法工作纲要》,全部删除了关于检察委员会和检察官的条款,相关司法组织条例被废止,检察委员会制度从立法上真正被废除。胶东抗日根据地从主署——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专署——北海区,到县——牟海县和荣成县,三个层级都设立了检察委员会,初步建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唯一相对完善的检察委员会制度,成为实践山东抗日根据地检察委员会制度的“范本”。1943年,于克担任胶东区首席检察官兼胶东参议会检察委员会主任,办理了两起报请胶东区党委批准处决的案件。

      图片

      1941年4月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颁布《各级监察委员会组织条例》

      图片

      1941年4月23日山东省临时参议会颁布《改进司法工作纲要》


      这里出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于克,巧合的是作为区首席检察官的于克于1939年6月到山东分局工作,任山东分局社会部组织科科长、中共胶东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兼城工部部长和区党委东北工作委员会书记,正恰是丛烈光的战友,也是毕相臣烈士的同事。根据《抗战时期胶东区公安保卫组织机构沿革》史料显示:1942年7月,胶东区行政联合办事处撤销,成立了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1944年4月,改称胶东区行政公署)。行署公安局长由原区党委社会部长于克担任,丛烈光副之,陆续设立了组织科、侦察科、审讯科、看守所、警卫连(队)、侦察队。故事从这里开端,也将在这里结束,顺藤摸瓜。

      图片

      于克(1913年-2004年6月20日)


      ◇ 六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肃托”一度成为各级锄奸保卫部门的重要任务。胶东“肃托”,与处理其他反革命案件一样,都由锄奸保卫部门根据掌握的材料线索进行侦察、逮捕、审讯和处理。于克担任区党委城工部部长期间直接审查和处理了一些“托匪”案件:逮捕处决叛徒兼国民党特务邹光中,破获国民党特务赵锡九,侦察逮捕国民党特务王振民,侦察逮捕特务、“托匪”苗某等等。毕相臣牺牲后,于克立即派中共山东分局社会部侦察员进行侦察,并命令逮捕罪犯,报请中共山东分局批准,并送交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保卫部处理。

      历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该遇见的终会遇见,幸福生活在当下,是前人历经了多少不能言说的苦难才换来这太平盛世。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承继着红色的基因,也将会继续把这红色的精神传承下去。本意是查找工作资料的我却看见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认识了一些鲜活的烈士,素昧谋面,恰似故人。


       


    • 责任编辑:zfw
    • 返回上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