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线上办理、 无人签字确认的“网贷”合同, 法官如何查明真伪? 当“区块链”技术遇到智慧司法, 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8月17日,环翠区法院金融审判庭 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特殊的案件……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线上贷款业务以其便于办理、放款速度快等优势很快得到了用户认可,在市场快速拓展的同时,相关纠纷也呈现多发态势。部分线上信贷业务只需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办理,一旦发生纠纷,银行可能面临“举证难”,法院对电子证据真实性、完整性的核验也较为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给金融业发展营创更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2022年,环翠区法院发挥作为全省法院“金融云庭智审平台”试点法院的资源优势,启用云庭智审平台,探索建立区块链电子存证核验机制,与建设银行“建鲁E诉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实现了起诉状自动生成、欠款人身份信息自动提取以及原始电子证据的瞬息固化和存证验证。 在建设银行威海分行诉邹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邹某于2020年12月通过线上途径向银行申领贷款3.74万元,约定2021年12月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8月16日,因邹某未按期足额还款,银行通过“建鲁E诉系统”立案端口自动生成起诉状并提交了立案申请,诉请邹某偿还本息及合理维权费用等共计3.41万元。环翠区法院于当天依法受理了该案。 立案后,环翠区法院金融审判团队第一时间对案件当事人进行了电子送达,承办法官肖窈窈也迅速梳理了案情。“邹某贷款申领的全部原始资料均储存于‘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该系统通过银行立案端口与法院‘金融云庭智审平台’对接。立案后,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里保存的原始电子证据就会自动导入法院办案平台。”肖窈窈介绍,“依托‘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我们可以对线上信贷全过程的原始电子证据进行固化提取和存证验证,证据来源可靠、无法篡改,从源头上保障了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有助于我们准确高效地查明事实。” 基于完整、充实的原始电子证据,法官于立案次日开庭审理,用时仅半个小时就查明了案件事实。被告邹某当庭表示,愿意一次性偿还本息,双方在法官主持下达成了调解协议。 该案系全省法院运用金融智审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审结的首起线上贷款金融案件。近年来,环翠区法院主动适应数字时代变革,不断更新金融审判思维,加强新技术应用,筑牢防范金融风险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司法防线。今年以来,环翠区法院已审结各类金融案件1379件,平均办案天数20.6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