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内容
资讯分类
    • 聚焦高度关注、着力解决信用体系建设问题丨“信用+”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动力
    • 来源:长安环翠 |作者:|2022/1/30 16:08:00|浏览次数:203
    •   在威海,信用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修养,更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把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参与感、获得感和体验感作为目标导向,威海将信用作为“治理现代化”重要切入口,立足打造“威海特色”破题信用治理的新场景和新应用,持续补齐信用“五进”的差距短板,以“信用+”探索出一条具有威海特色的治理之路。

        企业享受信用“体检”,群众获得“真金白银”,一年来,以“海贝分”为特色的信用应用场景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市场化管理取得新成效,威海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步伐越发从容。


      图片

      信用助力精致城市建设。纪哲 摄
      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

        信用对社会意味着什么?以往,这个答案可能只关系个人私德与品行,如今,信用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因子。

        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古往今来,诚信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运行规则,无论是投资置业、贷款理财,还是市场交易、职业准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信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信用不仅仅是简单人际关系,更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良好润滑剂。

        作为首批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一直位居前列,抓住信用建设这个治理“风口”,威海拥有先人一步的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市又将信用列入“六治一网”市域社会化治理等重要事项,“信用+”应用,“海贝分”“信易贷”“信易游”等一系列措施已成为全省全国亮点。

        成绩鼓舞人心,但从更长远的目标来看,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走出新的“全省特色”,仅仅停留在部分“亮点”上还远远不够。今年,我市将信用体系建设列入需要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市领导也明确指出,“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构建以信用为特色的综合治理体系”。

        一只木桶的容量,往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将“亮点”放大提升成为“特色”,同样需要在短板上下功夫。

        2021年上半年,市社会信用中心里最“流行”的词,就是“对照”。从去年春节假期回来,各科室就开始对照“治理现代化”的任务目标,以及苏州、杭州等信用治理先进城市经验做法, “比着尺子量不足”,对全市信用建设进行重新一次的彻底检视。

        仔细对照之下,被“覆盖”的问题逐渐显现——我市信用“五进”不平衡,尤其以企业推进阻力较大;“海贝分”的应用经验已经推广,但还不够普及,需要聚焦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再下功夫……“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我市用‘五进’的工作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新旧动能办专职副主任刘青说。

        很快,《2021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在第一时间出台,企业信用修复、海贝分、公共信用信息一体化等重点工作逐一明确。拓展“广度”,开掘“深度”,成为全年信用体系建设的主线。


      信用“进得去”也要“用得上”
      //

        去年6月,省发展改革委传来消息:全省企业信用管理试点城市张榜公布,威海成功入选,再次跑在了全省信用推广的前列。

        站在“前列”回头望去,是威海一年以来对于“五进”广度的持续用力——盯准信用进企业效果不明显这个当前信用建设的共性问题,跳出传统“就宣传言宣传”的固有思想,用一系列迅速且有效的行动解决企业问题,送去“真金白银”,彻底解决小企业“不知情”,大企业“不想用”的阻碍。

        一时间,三大主要行动迅速展开,新措施新政策陆续出台,威海面向信用进企业展开强力攻坚——

        借入选全省试点契机,在全市范围内首批确定54家试点企业,委托专业信用机构参与指导,编写了《威海市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指南》,在员工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引入信用手段,助力企业防控风险,让企业尝到“信用甜头”。

        重点领域信用修复攻坚月活动开展以来,由市社会信用中心组成的培训队伍或“面对面”现场授课,或“手把手”走进企业内部,对全市1400家重点企业进行梳理和检查,引导带动其他企业关注信用。去年以来,累计指导1100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减少企业发展阻碍。

        大力推广“信易贷”融资模式,引导企业入驻国家“信易贷”平台和我市“信财银保”平台,新增信用贷款规模持续保持全省第1位,我市“信易贷”工作典型做法受邀在全国“信易贷”现场会上发言。

        信用“进得来”,关键还要“用得上”。我市并不缺少经验和尝试,为什么群众体验感获得感不够强?说到底,就是信用进得“不够深”,群众的参与度不够高。

        为此,我市在信用惠民前后两端共同发力,聚焦小切口推出一系列新的应用场景。从明确问题到开展行动,威海发掘信用“五进”深度的举措准确而务实。

        政策前端,将“海贝分”表彰奖励机制从193个增加到556个,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海贝分”范围,出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双倍计分的激励措施,让更多诚实守信群众的“海贝分”不再停留在基础分数上;

        惠民的后端,协调13个部门新增15项信用惠民政策,累计达到498项,信用惠民消费券、信用积分消费券等“看得见”的优惠,成为群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身边的信用不仅“更好用”,而且“更有用”,这是市民张志刚去年底的感触——靠着海贝分AAA等级,成功申请了300元的“信用暖气补贴”。原本“停留”在手机上的信用档案,转化成了眼前的真金白银,短短一个月吸引20万市民关注。

        为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眼下,我市正在借鉴杭州“钱江分”的推广应用方式,结合实际筛选了12个与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契合点,部门主动“上门”对接近80家商户和社会机构,共同探讨可能落地的“信易+”惠民场景。“我们还将探索‘海贝分’交由第三方机构管理,引入更多包含服务履约、社会治理和社会商圈等市场化、社会化应用。”刘青表示。


      信用治理带给群众更多幸福感
      //

        临近2021年底,“威海信用”又一次掀起高潮:乳山市获批创建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

        荣誉的背后,是我市将信用体系作为破解全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的不懈推进。信用“五进”这一年间,全市信用应用场景得到持续优化扩展,越来越多“一诺千金”的现实,正在为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获得感,源自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

        当下的文登区家纺商场,每天都有十余位居民说着“海贝豆”的“暗号”。将信用惠民场景搬到“线上”,信用积分“码上见”,带来群众收获的“马上见”——2个月时间,近40家商家和企业入驻平台,累计投入免费商品或服务价值2000余万元,10余万人次享受到了信用红利。

        买车有优惠、贷款免担保、取暖可打折、住院抵押金……2021年,一系列信用应用场景正在逐渐具象化,成为全市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之一。全市多部门联合发布66项信用惠民措施,应用场景2750处,设立信用基金6700万元,“信易贷”平台发放信用贷款持续增加,“守信者得实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在社区农村一线,这种获得感则更加真切和踏实。

        说起身边风气的变化,荣成市河西社区夜巡志愿者唐冰感受最深。以前夜巡需要解决的垃圾、乱停车甚至吵架等问题,如今都消失不见了,“信用进社区以后,居民素质提升了,邻里也变得更和睦了。”

        将环境整治、精神文明、遵章守纪等纳入信用管理,“信用+志愿服务”“信用+网格治理”,一系列“信用+”的应用下,信用建设正在融入更深层次的社会治理,照亮“法律管不到、道德约束不了”的社会治理盲区。

        越来越多“因信而来”的志愿者身影也出现在威海的大街小巷。全市信用进社区覆盖328个社区,覆盖率达到100%,7000多名网格员与67.7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大街小巷,将文明志愿之风吹向全市。

        目前,全市105万条“海贝分”加分信息中,志愿服务占据48.5万条,接近总数一半。信用,这个原本无形的道德概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治理效能,推动城市文明由“外在行为”向“内在修养”拓展延伸。


      ■记者手记
      市场化运作,让信用更有用

        从“海贝分”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到信用治理走进企业,再到“信用分”在商户市场中走红,市场化运作,让信用更“有用”,成为我市去年信用工作的显著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诚信不断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也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信用向市场化转型已具备了基础和条件。2021年,我市以群众受益为目标,以信用市场化为抓手,不断扩大信用应用的场景和范围,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市场化的过程中收获了“信用红利”。

        群众收获的红利实实在在,但从根本上说,信用治理重在引导和激励群众养成重承诺、守信用的习惯,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因此,我市信用市场化运作尚未结束,仍有待进一步借助技术手段,在应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上作出新的探索,实现信用治理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业内人说
      市社会信用中心负责人王波——

      把“信用进企业”作为突破口

        2021年8月26日,我们在威海建设集团召开了首站信用修复培训会,帮助企业梳理出容易受到行政处罚的若干行为,根据实际设定信用解答,全市开展重点领域信用修复攻坚月活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2021年,全市“信用五进”全力推进,我们将“信用进企业”作为全年工作的突破口。一年来,我们帮助企业信用修复约1000家,把信用培训开到企业车间里,帮助企业培植信用、树立品牌、规避风险,让企业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失信“黑名单”只是一种惩戒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企业重视诚信继而修复信用。步入2022年,“信用进企业”仍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将继续在全市重点企业中逐渐深入推进信用工作,力争在全市200家重点企业中发挥信用成效。


      ■专家点评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楠——

      威海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标杆城市

        近年来,威海市以成功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联合奖惩为核心,以“信用五进”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作为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威海市树立了一个标杆,引领山东省其他城市乃至全国城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方向。

        威海市以法治化和规范化为目标,不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厘清信用建设工作思路,围绕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加强联合奖惩、弘扬诚信文化等方面制定工作任务,并细化目标责任和考核,从而不断促进威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威海市积极推进“信用五进”,通过健全信用联合奖惩体系,引导居民、村民、企业、学生和教师做知信守信的诚信人。居民以信用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这是威海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个生动实践,推动了信用体系在多个方面的创新应用。这座城市的创新经验,拓宽了信用应用途径,让信用深度参与了居民生活。


    • 责任编辑:zfw
    • 返回上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