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岛街道金融商业圈内金融机构已达84家,市级以上46家,共有8类,其中,银行类34家,保险类36家,证券8家。为更好地赋能金融领域治理,竹岛街道发挥金融商圈党委的引领作用,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以及金融机构等136个单位,组建党建联盟,将“六治一网”机制融入商圈治理,探索“腾、引、联”三步工作法,形成了金融领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腾笼换鸟 营造金融安全环境 紧紧围绕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商圈在威海商务楼宇中首推“腾笼换鸟、动能转换”模式,显著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优化金融环境。商圈成立以来,先后清退P2P等低端业态17家,落地正规优质金融机构22家,2020年金融企业实现税收1.25亿元,同比增长6%,推动金融生态实现良性发展。 二是优化法治环境。积极对接金融审判庭,协助金融企业完善制式合同,明晰权责、约定仲裁条款,降低金融风险。通过审判庭的快审、精审团队,对金融案件进行速裁和并案审理,简单案件15天即可审理完毕,金融领域法治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商圈党委联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开展党建指导、代办服务、银企对接等各项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先后促成60多家小微企业签约授信5000多万元,为企业提供会场使用300多场次,累计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150多万元。 前置引导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从“抓内控、强监管、重防范”入手,前移金融风险关口,防范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各类金融风险,捂住老百姓的“钱袋子”。 一是抓内控。从银行内部开始,严格账户实名制,规范信贷管理制度,并在系统内部植入账户异常监测功能,对短期内交易频繁、交易额过大等疑似风险客户,立即介入排查,切实筑牢信贷业务“防火墙”;在银行业务办理中通过柜台、自助机、广播等全流程进行防诈骗提醒,重点关注高龄人群的转账汇款业务,及时制止疑似被骗汇款,劝阻无效直接报警,筑牢防电信诈骗最后一道关卡。 二是强监管。建立网格化楼宇分包机制,联合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场监管局,开展“扫楼行动”,将辖区内400多家涉及金融服务的企业进行建档立册,逐一签订防范金融集资风险责任书。对超范围经营的40余家企业进行约谈规劝,并通过“商圈管家”及时关注最新动态,确保有问题及时发现、处置;全面推进金融机构信用建设,定期发布“信用积分红灰榜”,推广“以信养信”产品,让所有投融资活动都在阳光下进行。 三是重防范。建立威海首个金融商圈投教基地,实施“金融风险防范宣讲人培养计划”,先后培育370余名小巷管家宣讲员,结合金融风险“百人讲师团”,延伸至网格、单元内进行宣讲,先后有2万多人次受益,广大群众防范非法集资意识明显提高,辖内经济类发案率明显下降。 联动多元 提升金融领域 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商圈党委联动金融机构、司法机关和各级调委会,建立金融纠纷三级调解机制,最大限度将金融纠纷化解在诉前。 一级金融机构自身调解。在金融机构内部,特别是在银行,做优投诉中心,成立调解委员会,使大部分的金融纠纷在金融机构内部化解。 二级商圈调解。商圈成立金融消费纠纷调处中心,也是诉前对接分中心之一,组建由金融机构专业人员、律师、社工、专职调解员组成的47人金融领域调解人才库,在金融审判庭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调解,自金融消费纠纷调处中心设立以来,调解银行借贷纠纷32件,信用卡纠纷87件,涉及争议金额1300余万;同时,对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纠纷调处中心、派出所、社区、社会组织等开展联动调解,相互“借力”,形成“合力”。 三级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对难以调解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信用卡纠纷等,对接区诉讼服务中心金融领域专业调解室,联动金融审判庭进行诉前调解,2021年4月金融法庭成立以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信用卡纠纷两类案件共收案563件,调解成功158件。三级问题解决机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将金融纠纷化解在诉前,保护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为金融机构节约了诉讼成本,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