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内容
资讯分类
    • 环翠区创新打造“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 老城区社会治理有了新路径
    • 来源:长安环翠 |作者:|2021/9/30 16:26:00|浏览次数:271
    • 图片

      随着“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全方位发力,环翠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被充分激活,一个个老问题、硬疙瘩迎刃而解。

      近日《老城区社会治理有了新路径!环翠区创新打造“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登上《威海日报》头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中图片为资料图

      图片
      环翠区温泉镇亿和社区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回迁村民为主,南区则有80%的外来人口。这个人口过万的城乡结合部社区,曾经因南北区居民不相容等问题导致投诉率居高不下。自打有了专办“挠头事”的“楼道和事佬”以及236名党员、居民组建的“亿和通”小巷管家,再加上社区实施了居站分离改革,乱堆乱放、飞线等问题整改率达80%,南北区居民也被“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
      图片
      图片
      从南北不相容,到南北一家亲,背后是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2018年以来,我市一直以精致为底色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今年,环翠区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信用融合、物业协同、网格支撑”的“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环翠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目的,就是让社区的事社区能办,网格的事吹哨就办,群众的事一起来办。百姓的事办好了,幸福感和满意度自然就提高了。”
      18个社区实施“居站分离”,1.3万余名“社区通”小巷管家成“解题专家”,1.5万余名干部职工到社区开展诚信服务项目……今年,随着“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全方位发力,环翠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被充分激活,一个个老问题、硬疙瘩迎刃而解。
      图片
      图片
      增强“自治”动力,社区的事社区能办
      ——8项改革创新形成联动机制,18个社区实施“居站分离”,1.3万余名“社区通”小巷管家大有作为
      全市优化整合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暨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攻坚推进会提出,要推动全市上下以党建为引领,以平台优化整合为切入点,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作为中心城区,人口多、老旧小区多、群众诉求多元,如何激发新动力?环翠区选择从顶层设计上来重新审视基层社会治理这一大课题。
      去年10月,环翠区城市基层党建暨精致社区全域提升攻坚推进会强调,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条块融合、队伍建设三大关键。紧接着,信用“五进”工程现场会又提出,要以信用融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精致社区”的含义由面子到里子不断丰富延伸。
      从“零敲碎打”到“系统集成”。今年以来,环翠区在实地调研、反复论证中不断深化,先后召开“五位一体”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推进会、基层基础工作暨社区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等,最终给出了中心城区基层社会治理的“环翠方案”——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信用融合、物业协同、网格支撑”的“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
      图片
      图片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环翠区将“建立一体联动机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放在“第一位”,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作为区委重大改革事项,优化区委社区工作委员会,区委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统筹推进城市党建和治理工作。
      一张蓝图落实到底。为保证创新治理落地生根,体制机制等改革同步进行,实施了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基层减负等8个重点事项,接连下发《关于“五位一体”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施意见》《推进“诚信社区”建设 深化精致社区创建的实施方案》等6个文件,建立“周通报、月观摩、季考评”机制。
      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环翠区有105个城市社区,平均五六名专职工作者要服务管理3000至6000人。由于社区的“行政化”倾向,工作人员走不下去,和居民“亲”不起来,难免导致“干部带头干、群众旁边看”的尴尬局面。
      图片
      图片
      鲸园街道是环翠区的老街道,戚谷疃社区又是街道里的老社区。9月13日,走进戚谷疃社区,景象却令人耳目一新:4名工作人员作为“综合柜员”为居民提供“全科服务”,社区内最大的物业也在居委会常驻为民服务。而被“解绑”行政事务的6名工作人员下沉一线走访,最多的一天能和20户居民聊聊家常。
      “社区家底摸清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变强了,矛盾纠纷也就变少了!”社区党总支书记贺冬梅说,探索“居站分离”这两年,最大的收获是发展了300多名居民骨干参与社区治理。现在,社区的事基本由居民“众筹点子”来解决,投诉率少了一半还多。刚落成不久的北区游园被居民们称之为“戚乐谷”,这是从30多个名字当中投票选出来的。贺冬梅说,社区“戚”姓和“谷”姓居民较多,这个名字最得民心。
      图片
      图片
      以点带面,环翠区今年在18个社区推广实施“居站分离”改革,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人员分设、职能分离。社区工作站采取“部门下派+社区补充”的模式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居委会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骨干”两部分人员组成,常态化走访服务群众。
      为壮大居民骨干力量,环翠区在原有网格队伍基础上,成立“社区通”小巷管家队伍,动员党员、居民小组长、业委会成员等,担任社区兼职委员、网格协管员、楼长和单元长,并出台激励措施,引导他们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目前已发展小巷管家1.3万余人,个个都是“解题专家”,已解决邻里纠纷、加装电梯等问题上万件。
      在鲸园街道古陌社区,居民们有事就找“古陌通”。131人的“古陌通”小巷管家队伍细分为邻里管家、小店管家、生活管家。72岁的陈学平老人以前有事就找社区、找物业,自从成为了小巷管家后,老人不但会用微信了,还解决了楼道管道疏通等系列问题。老人笑着说:“我已经一年没有找过社区了,现在有啥事我们自己都能解决!”古陌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徐晓红介绍,古陌社区还成立了“小小便民维修队”“8点半便民服务队”等12个社区自组织,每天为2000余名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图片
      图片
      凝聚“共治”合力,网格的事吹哨就办
      ——形成“网格+镇街+部门+物业”治理模式,彻底疏通群众身边的难点痛点堵点,吹哨报到解决18.2万件问题
      在打造“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中,环翠区整合物业、网格、部门等各类力量资源,凝聚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合力。
      秋分时节,环翠楼街道西门外社区环翠花苑小区内木槿、紫薇花团锦簇,喷泉水流潺潺。可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杂乱无章的无花果园,一个小区的投诉件占整个社区的一半。
      去年12月,有着党员、业主、小巷管家三重身份的徐克泉扛起了组建业委会的重任。徐克泉说:“我是真心疼小区变成这样,打算尽全力试一试!”
      图片
      图片
      业委会成立至今,500多棵树木被清理,喷泉被修缮,杂草丛生的公共用地成了业主们锻炼活动的场所……在徐克泉的影响下,5号楼的王学凯也当起了楼长,他说:“现在224户居民都把小区当家看,我们的环翠花苑回归了‘花苑’的样子。”
      物业服务直接影响社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去年以来,76名社区“两委”成员、网格长像徐克泉一样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通过社区物业党建联建,解决群众“小、急、难”问题3000余个。环翠区制定星级评价管理办法,近两年共评选星级项目42个,发放奖励资金220万元,推动红色物业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
      图片
      图片
      说起物业服务,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的物业有些不一样。在这里,业主们享受“先服务后收费、满意后再缴费”的物业政策。北门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丛翠霞说,老旧小区与物业的矛盾一直存在,收费和需求是难以调和的“死循环”,“去年年底,原来的物业告诉我每年都在贴钱,过年就不干了。”
      眼看着社区没了物业,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居委会与威海市善若社会工作研究与服务中心合作,以党组织领办的方式成立威海鲸管家物业公司。就这样,丛翠霞担任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专业社工吕琳琳担任物业公司项目经理,80多名辖区居民“竞岗”红色管家,5户低保户担任物业保洁员,每周都举办理发、助老送餐等各类活动,社区业主们的幸福感“爆棚”。3月份运营至今,每天都有业主倒催物业收费,并且无一起物业相关投诉。
      图片
      图片
      社区、物业、小巷管家都解决不了的事应该找谁呢?为提升网格治理质效,环翠区还用活吹哨报到机制,整合12345和网格化治理相关职能,成立区、镇街两级吹哨响应中心,镇街职能科室组成“常驻”专班,公安等26个区直部门组成“非常驻”专班,以常规哨、联合哨、重点哨、攻坚哨“四哨”工作法,分类解决网格里的各种“疑难杂症”。
      清晨的古陌早市秩序井然。拥有“静音效果”的护栏式货架、负责监测分贝的10个噪声收集器、贴在早市中间的诚信红灰榜……看得见的文明改变,得益于鲸园街道网格化治理暨吹哨报到全响应中心吹响的“攻坚哨”。
      图片
      图片
      拥有23年历史的古陌早市是主城区最大的早市之一,方便附近居民采购的同时,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噪音等老大难问题也随之而来。吹响“攻坚哨”后,环翠区分管副区长牵头成立专班,制定系统性整改方案,一揽子解决噪音扰民、如厕难等系列问题,相关投诉量下降了85%以上。
      今年以来,区镇两级中心共受理群众诉求29.7万件,其中主动发现问题20.3万件、下派问题9.4万件,实现“被动受理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
      图片
      图片
      激发“信治”活力,群众的事一起来办
      ——深入推进信用融合,精准服务清单吸引1.5万余名干部职工“双报到”,累计开展12.5万次服务活动
      信用不仅是个人品德,更是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在开展“信用五进”的基础上,环翠区发力信用融合,通过信用在生产环节与生活环节的相互延伸、双轮驱动,全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正如环翠区相关负责人所说:“信用融合,解决的是生产生活‘两张皮’的问题,让广大群众不仅在单位是好员工、好干部、好老师,回到社区更是好市民、好邻居、好榜样。”
      以社区为突破口,环翠区制定了全区统一的“社区诚信指数”赋分标准,把“双报到”工作的范围由党员扩大到全体在职人员,采取“居住地社区为主、单位联系报到社区为辅”的方式,由机关、学校带头推进,企业跟进实施,努力推动各类主体融入社区、主动服务。目前,环翠区已有80家机关、60家教育机构、70家试点企业的1.5万余名干部职工到社区报到,112个社区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实施服务活动12.5万次。
      图片
      图片
      翠竹小学教师孙凯不仅是学生、家长眼中的好老师,也是竹岛社区姜锡铅老人眼中的好邻居。9月1日开学前,孙凯特意去姜锡铅家里嘱咐:“大叔,电视、手机再不会用,就打这张联系卡上的电话。”到社区“双报到”后,帮忙打水、教用智能手机、垃圾分类便成了孙凯与老人建立的“诚信契约”。
      像孙凯一样,60名机关干部、11名教师参与翠竹社区“双报到”的积极性高涨。奥秘就在一份精心定制的诚信服务清单里。打开清单,全是“为本单元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帮助物业对苗木进行养护指导”“帮助同楼宇老人维修更换灯泡”等类似的“举手之劳”。
      随着信用融合的深入推进,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氛围已然形成。在竹岛社区,172名小巷管家主动发现认定居民自觉的诚信行为,通过给予社区诚信指数加分的方式,让居民自觉的诚信行为得到认可和尊重。翠竹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邵美静说:“8月发起的‘维护河道清洁,共护绿水青山’诚信项目,已经有92名在职诚信志愿者、85名社区诚信志愿者参与,不断有人问是否能重复参加。”
      图片
      图片
      面对广大企业,环翠区成立了企业信用联盟,引导3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诚信建设。威海浦源食品有限公司不仅制定了《诚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还为员工建立信用档案,设立企业“浦信分”,引导员工在工作中、生活上讲诚信、守信用,从而带动家庭、辐射社会,公司先后荣获“山东省诚信经营示范单位”“食安山东食品生产示范企业”。浦源食品副总经理刘华娟说:“诚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渗透到我们公司管理经营的方方面面,汇聚起干部职工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助推我们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图片
      图片
      坚持示范引领、品牌带动,环翠区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各领域确定125个信用建设示范点,创新打造了鲸园街道北门外社区“诚信主题街区”、环翠楼街道“红领+信用商圈”、望海园中学“诚信+”教育体系、竹岛街道新威附路诚信街区、威海浦源食品“信用+客户管理”等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信用品牌。
      “这家店挂着‘信用示范单位’奖牌,我吃着很放心。”在威高广场三楼探鱼店内,顾客对饭菜和服务竖起了大拇指。店长王海鹏介绍,为积极响应“红领+信用商圈”品牌,探鱼店制定了自己的信用制度,以提高餐饮经营标准,更好地服务顾客。
      图片
      图片
      今年以来,环翠区以信用融合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70余项特色为民服务项目办到群众心坎上:温泉镇双泉城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市救助站为老年人安装小夜灯、卫生间安全扶手,张村镇皂河社区联合环翠区法院打造“活力皂河 法在身边”共建项目,鲸园街道朝阳社区联合共建单位每月为老年人拍摄证件照……随着“五位一体”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搭建与完善,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在“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图片


    • 责任编辑:zfw
    • 返回上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