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资讯内容
资讯分类
    • 【政法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笔谈】踏上新征程 不负新时代 谱写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新篇章
    • 来源:环翠长安网 |作者:荣传伟|2017/10/27 7:51:00|浏览次数:3931
    • 环翠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荣传伟_副本.jpg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的重要报告,思想博大、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也具有非凡的战略高度、鲜明的理论深度和强大的真理力量,是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尤其是报告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到2035年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并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对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明确了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这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相比,增加了“共治”的表述,进一步丰富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内容。报告提出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和“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确了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及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先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换句话讲,就是要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要不断强化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服务优势,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健全政府职责体系,整合政府资源,明确任务分工,形成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社会治理合力。要更加注重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充分发挥好公众参与的基础作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员、信息员、治安联防员等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推进社区民主协调、民主议事,释放居民自治活力,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顺应民心,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切实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的立法、执法工作,把各项社会治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共出现了203次,体现了“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而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就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因此,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好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信息化优势,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把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提供信息支撑,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进一步抓好四类风险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重点人员、重点群体、重点物品、重点场所、重点部位,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坚决避免出现暴力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和安全事故,不断提高风险预测预警预防能力。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把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前置程序,努力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要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要进一步加大积案化解力度,抓好上访老户、重点群体稳控工作,落实好各项政策,耐心做好解释说明,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发挥好司法救济救助功能,依法严厉打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33次提到“法治”、19次提到“依法治国”,明确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的地位。报告通篇都融汇了法治精神,可以说是一篇贯穿法治精神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用法治理念引领社会发展、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发展难题。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培养公众法律意识,增强公众法律信仰,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配套制度的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这是对政法系统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政法部门、政法干部要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责,依法保障群众权益,力争办好手头的每一个案件,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 责任编辑:连治杰
    • 返回上页打印